提供孩子發展長處的機會
文/洪蘭
一個朋友回國省親,跟我談起他在美國替華人特殊兒童做義工的情形。他說,有一個二十七歲重度自閉的孩子,不會說話,但是很喜歡排列東西,任何東西只要一看到,必得按大小高低順序排好才能離開。
既然有這個強烈偏好,他們便把他帶到圖書館去做義工,把讀者歸還的圖書放回書架上;因為按順序排是他的嗜好,所以他一點也不以為苦,每天把所有的書都一一上架後才肯回家,做得又仔細又好。
自從他來了以後,圖書館便不再有人抱怨找不到書,所以後來圖書館便開始付他工資,讓他專門負責館內圖書的清查與歸位。因為效果好,其他的圖書館也聘請他做臨時工,輪流到各個社區圖書館去巡迴,確定書籍都在應該在的位置上。雖然臨時工的薪水不高,但是他自食其力,而且樂在其中。
其實,一個理想的人生,便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還有薪水可以拿。這件事成功後,他們開始幫助其他殘障孩子找工作。
另一個自閉症孩子是見不得有任何一點髒,一點零亂都不可以,地上所有東西都得立刻撿起來放回原位;因此他們帶他去大賣場打工,專門負責貨物開箱上架。別人做這個無聊的工作會摸魚、偷懶,他因不能忍受地上有雜亂的箱子而必須立刻開箱,貨物完全上架,地掃乾淨才能休息。他的勤奮(或者說他的怪癖)使老板覺得雇用他一個人抵得過兩個人,便不計較他的學歷,正式雇用他。
朋友說,他們儘量發掘孩子的長處,鼓勵他們朝長處發展,並且藉此長處謀生。
這兩個故事讓我想起「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話,人一定有長處,只看我們能不能發現它而已。西諺:「沒有什麼叫天才。放對位置,得以發揮才能的人便是天才。」這兩個自閉症的孩子,如果沒有被發現他們的長處,社會如果沒有開放的胸襟,願意接納不一樣的人,他們也不可能獨立謀生。
看到這一點,我很替國內的孩子叫屈,因為這兩個華人孩子都生長在美國,使他們今天有這個機會證明自己是有用的人,在臺灣,我們有提供孩子發展長處的機會嗎?現在的學生超級不快樂,即使有再多的長處也都被課業給淹沒了。我們都知道,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做準備,既然現在是個多元的社會,各種行業都有它自己獨立的價值,我們為何不讓孩子去走他想走的路,而非要強迫他去跟別人一樣呢?
三千年前,孔子說教育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很慚愧的是,過了三千年,我們仍然沒有做到這點;禮運大同篇說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也仍然是個夢想。看到這兩個自閉症孩子找到了他們自己的人生位置,我們是否也該反省一下,我們有沒有努力找出孩子的長處,鼓勵他去創造一個適合他長處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