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7

有時間觀察 才有能力創造/洪蘭

有時間觀察 才有能力創造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報載李遠哲說美國的教改學到臺灣的缺點,過分重視考試,學生越來越沒有創意,只會考,不會想。有學生問他為何在這種制度之下也會拿到諾貝爾獎,李院長把它歸功於他小時候有自由自在的成長,使他的思想不被教條所束縛。

 
李遠哲說,他對小學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山躲警報的那兩年,那些日子很少上課,但是在山上生活反而收穫最多,學會了尊重大自然及刻苦耐勞,這對他以後作人做事的影響遠大於學校的教育。
 
他的話使我想起最近看的劉興欽傳,他也是把他的創造發明力歸功於小時候的自由生活。他說他最快活的日子也是在山上逃警報的日子,他家窮,所種的米自己不能吃,都得上繳,日本人很凶惡,如果發現臺灣人吃白米會被打和抓去關,因此,他只好上山找日本人不知道的東西填飽肚子。
 
他說芒草心、野漿果都可以吃,他甚至會找蜂蜜吃:如果看到蜜蜂的腿變粗,上面沾滿金黃色的花粉時,就是採好了蜜要回巢了,他就跟蹤牠,回到窩前,用鼻子用力聞。確定地點後,把手洗乾淨,免得蜜蜂聞到汗味會螫人,再慢慢把手伸進去,摸到溼溼黏黏的摘一點出來吃,在沒有糖吃的時候,這真是人間美味。
 
那個時候的小孩子都訓練出一套野地求生的本領,這個本領使他們腦筋靈活,會因地制宜的想出替代方法,這就是創造力,更重要的是這使他們有信心,知道自己有活下去的本事。
 
劉興欽還說了另一個很有創意的故事:當時臺灣人養的豬也要上繳,如果偷養豬沒有報備會遭受毒打,甚至抓去關。一個不合理的制度,老百姓會反抗,還是會偷養。
 
劉興欽說,有一天,他看到日本警察來檢查了,他家正好有一隻偷養的小豬,他媽媽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劉興欽一把把背妹妹的背帶拿來,將小豬背到背上,當作妹妹(日本人知道一家有幾頭豬,卻不知道一家有幾個人,在殖民地時代,真是人不如豬)。小豬背在背上太舒服就睡著了,警察來時,小豬竟然開始打呼,劉興欽情急之下便放聲大哭,用哭聲來蓋過小豬的鼾聲。警察大怒說:「還沒有打你,你哭什麼?」他母親急忙賠不是:「小孩子沒有見過大人天威,真對不起。」然後喝斥他說:「還不快滾出去!」劉興欽逃出房子,躲過一場災難。
 
他在書中也一直說,在山上的時光是最快樂的,環境的需求逼迫他們動腦筋以求生,成習慣以後,碰到問題會很自然的去想解決的方式,而不是先想逃避的方式。山上的孩子觀察力敏銳,因為只有平日多觀察、多留意,要用時才知道去哪裡找材料。
 
觀察力是創造力的先決條件,沒有觀察如何會有創造?觀察力固然可以訓練,但是現代的孩子被課業壓得這麼重,哪有時間去培養觀察力?這就難怪我們在創造上遜人一籌。
 
看到李遠哲的話,再想到劉興欽親身的體驗,真覺得現代教育與社會需求背道而馳。一個有點子的人比一個會做事的人更有價值,因為有了點子可以去找別人來完成他的設計,而一個只有技術不會動腦的人永遠只能替別人加工。


*轉載於國語日報家庭版。本網致力於教育公益,若無意中侵權,請告知移除。*
 歡迎加入『博濟書院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