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1

孟子6(告子)

孟子《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


告 子 曰 : 「 性 , 猶 杞 柳 也 ; 義 , 猶 桮 棬 也 . 以 人 性 為 仁 義 , 猶 以 杞 柳 為 桮 棬 . 」
孟 子 曰 : 「 子 能 順 杞 柳 之 性 而 以 為 桮 棬 乎 ? 將 戕 賊 杞 柳 而 後 以 為 桮 棬 也 ? 如 將 戕 賊 杞 柳 而 以 為 桮 棬 , 則 亦 將 戕 賊 人 以 為 仁 義 與 ? 率 天 下 之 人 而 禍 仁 義 者 , 必 子 之 言 夫 ! 」
 


告 子 曰 : 「 性 猶 湍 水 也 , 決 諸 東 方 則 東 流 , 袂 諸 西 方 則 西 流 . 人 性 之 無 分 於 善 不 善 也 , 猶 水 之 無 分 於 東 西 也 . 」
孟 子 曰 : 「 水 信 無 分 於 東 西 . 無 分 於 上 下 乎 ? 人 性 之 善 也 , 猶 水 之 就 下 也 . 人 無 有 不 善 , 水 無 有 不 下 . 今 夫 水 , 搏 而 躍 之 , 可 使 過 顙 ; 激 而 行 之 , 可 使 在 山 . 是 豈 水 之 性 哉 ? 其 勢 則 然 也 . 人 之 可 使 為 不 善 , 其 性 亦 猶 是 也 . 」
 


告 子 曰 : 「 生 之 謂 性 . 」
孟 子 曰 : 「 生 之 謂 性 也 , 猶 白 之 謂 白 與 ? 」 曰 : 「 然 . 」
「 白 羽 之 白 也 , 猶 白 雪 之 白 ; 白 雪 之 白 , 猶 白 玉 之 白 與 ? 」 曰 : 「 然 . 」 「 然 則 犬 之 性 , 猶 牛 之 性 ; 牛 之 性 , 猶 人 之 性 與 ? 」
 


告 子 曰 : 「 食 色 , 性 也 . 仁 , 內 也 , 非 外 也 ; 義 , 外 也 , 非 內 也 . 」
孟 子 曰 : 「 何 以 謂 仁 內 義 外 也 ? 」
曰 : 「 彼 長 而 我 長 之 , 非 有 長 於 我 也 ; 猶 彼 白 而 我 白 之 , 從 其 白 於 外 也 , 故 謂 之 外 也 . 」
曰 : 「 異 於 白 馬 之 白 也 , 無 以 異 於 白 人 之 白 也 ; 不 識 長 馬 之 長 也 , 無 以 異 於 長 人 之 長 與 ? 且 謂 長 者 義 乎 ? 長 之 者 義 乎 ? 」
曰 : 「 吾 弟 則 愛 之 , 秦 人 之 弟 則 不 愛 也 , 是 以 我 為 悅 者 也 , 故 謂 之 內 . 長 楚 人 之 長 , 亦 長 吾 之 長 , 是 以 長 為 悅 者 也 , 故 謂 之 外 也 . 」
曰 : 「 耆 秦 人 之 炙 , 無 以 異 於 耆 吾 炙 . 夫 物 則 亦 有 然 者 也 , 然 則 耆 炙 亦 有 外 與 ? 」
 


孟 季 子 問 公 都 子 曰 : 「 何 以 謂 義 內 也 ? 」
曰 : 「 行 吾 敬 , 故 謂 之 內 也 . 」
「 鄉 人 長 於 伯 兄 一 歲 , 則 誰 敬 ? 」 曰 : 「 敬 兄 . 」
「 酌 則 誰 先 ? 」 曰 : 「 先 酌 鄉 人 . 」
「 所 敬 在 此 , 所 長 在 彼 , 果 在 外 , 非 由 內 也 . 」 公 都 子 不 能 答 , 以 告 孟 子 .
孟 子 曰 : 「 敬 叔 父 乎 ? 敬 弟 乎 ? 彼 將 曰 『 敬 叔 父 』 . 曰 : 『 弟 為 尸 , 則 誰 敬 ? 』 彼 將 曰 『 敬 弟 . 』 子 曰 : 『 惡 在 其 敬 叔 父 也 ? 』 彼 將 曰 :『 在 位 故 也 . 』 子 亦 曰 : 『 在 位 故 也 . 庸 敬 在 兄 , 斯 須 之 敬 在 鄉 人 . 』 」 季 子 聞 之 曰 : 「 敬 叔 父 則 敬 , 敬 弟 則 敬 , 果 在 外 , 非 由 內 也 . 」 公 都 子 曰 : 「 冬 日 則 飲 湯 , 夏 日 則 飲 水 , 然 則 飲 食 亦 在 外 也 ? 」
 


公 都 子 曰 : 「 告 子 曰 : 『 性 無 善 無 不 善 也 . 』 或 曰 : 『 性 可 以 為 善 , 可 以 為 不 善 ; 是 故 文 武 興 , 則 民 好 善 ; 幽 厲 興 , 則 民 好 暴 . 』 或 曰 : 『 有 性 善 , 有 性 不 善 ; 是 故 以 堯 為 君 而 有 象 , 以 瞽 瞍 為 父 而 有 舜 ; 以 紂 為 兄 之 子 且 以 為 君 , 而 有 微 子 啟 、 王 子 比 干 . 』 今 曰 『 性 善 』 , 然 則 彼 皆 非 與 ? 」
孟 子 曰 : 「 乃 若 其 情 , 則 可 以 為 善 矣 , 乃 所 謂 善 也 . 若 夫 為 不 善 , 非 才 之 罪 也 . 惻 隱 之 心 , 人 皆 有 之 ; 羞 惡 之 心 , 人 皆 有 之 ; 恭 敬 之 心 , 人 皆 有 之 ; 是 非 之 心 , 人 皆 有 之 . 惻 隱 之 心 , 仁 也 ; 羞 惡 之 心 , 義 也 ; 恭 敬 之 心 , 禮 也 ; 是 非 之 心 , 智 也 . 仁 義 禮 智 , 非 由 外 鑠 我 也 , 我 固 有 之 也 , 弗 思 耳 矣 . 故 曰 : 『 求 則 得 之 , 舍 則 失 之 . 』 或 相 倍 蓰 而 無 算 者 , 不 能 盡 其 才 者 也 . 詩 曰 : 『 天 生 蒸 民 , 有 物 有 則 . 民 之 秉 夷 , 好 是 懿 德 . 』 孔 子 曰 : 『 為 此 詩 者 , 其 知 道 乎 ! 故 有 物 必 有 則 , 民 之 秉 夷 也 , 故 好 是 懿 德 . 』 」
 


孟 子 曰 : 「 富 歲 , 子 弟 多 賴 ; 凶 歲 , 子 弟 多 暴 , 非 天 之 降 才 爾 殊 也 , 其 所 以 陷 溺 其 心 者 然 也 .
今 夫 麰 麥 , 播 種 而 耰 之 , 其 地 同 , 樹 之 時 又 同 , 浡 然 而 生 , 至 於 日 至 之 時 , 皆 熟 矣 . 雖 有 不 同 , 則 地 有 肥 磽 , 雨 露 之 養 , 人 事 之 不 齊 也 . 故 凡 同 類 者 , 舉 相 似 也 , 何 獨 至 於 人 而 疑 之 ? 聖 人 與 我 同 類 者 . 故 龍 子 曰 : 『 不 知 足 而 為 屨 , 我 知 其 不 為 蕢 也 . 』 屨 之 相 似 , 天 下 之 足 同 也 .
口 之 於 味 , 有 同 耆 也 . 易 牙 先 得 我 口 之 所 耆 者 也 . 如 使 口 之 於 味 也 , 其 性 與 人 殊 , 若 犬 馬 之 與 我 不 同 類 也 , 則 天 下 何 耆 皆 從 易 牙 之 於 味 也 ? 至 於 味 , 天 下 期 於 易 牙 , 是 天 下 之 口 相 似 也 惟 耳 亦 然 . 至 於 聲 , 天 下 期 於 師 曠 , 是 天 下 之 耳 相 似 也 . 惟 目 亦 然 . 至 於 子 都 , 天 下 莫 不 知 其 姣 也 . 不 知 子 都 之 姣 者 , 無 目 者 也 . 故 曰 : 口 之 於 味 也 , 有 同 耆 焉 ; 耳 之 於 聲 也 , 有 同 聽 焉 ; 目 之 於 色 也 , 有 同 美 焉 . 至 於 心 , 獨 無 所 同 然 乎 ? 心 之 所 同 然 者 何 也 ? 謂 理 也 , 義 也 . 聖 人 先 得 我 心 之 所 同 然 耳 . 故 理 義 之 悅 我 心 , 猶 芻 豢 之 悅 我 口 . 」
 


孟 子 曰 : 「 牛 山 之 木 嘗 美 矣 , 以 其 郊 於 大 國 也 , 斧 斤 伐 之 , 可 以 為 美 乎 ? 是 其 日 夜 之 所 息 , 雨 露 之 所 潤 , 非 無 萌 櫱 之 生 焉 , 牛 羊 又 從 而 牧 之 , 是 以 若 彼 濯 濯 也 . 人 見 其 濯 濯 也 , 以 為 未 嘗 有 材 焉 , 此 豈 山 之 性 也 哉 ?
雖 存 乎 人 者 , 豈 無 仁 義 之 心 哉 ? 其 所 以 放 其 良 心 者 , 亦 猶 斧 斤 之 於 木 也 , 旦 旦 而 伐 之 , 可 以 為 美 乎 ? 其 日 夜 之 所 息 , 平 旦 之 氣 , 其 好 惡 與 人 相 近 也 者 幾 希 , 則 其 旦 晝 之 所 為 , 有 梏 亡 之 矣 . 梏 之 反 覆 , 則 其 夜 氣 不 足 以 存 ; 夜 氣 不 足 以 存 , 則 其 違 禽 獸 不 遠 矣 . 人 見 其 禽 獸 也 , 而 以 為 未 嘗 有 才 焉 者 , 是 豈 人 之 情 也 哉 ?
故 苟 得 其 養 , 無 物 不 長 ; 苟 失 其 養 , 無 物 不 消 . 孔 子 曰 : 『 操 則 存 , 舍 則 亡 ; 出 入 無 時 , 莫 知 其 鄉 . 』 惟 心 之 謂 與 ? 」
 


孟 子 曰 : 「 無 或 乎 王 之 不 智 也 , 雖 有 天 下 易 生 之 物 也 , 一 日 暴 之 , 十 日 寒 之 . 未 有 能 生 者 也 . 吾 見 亦 罕 矣 , 吾 退 而 寒 之 者 至 矣 . 吾 如 有 萌 焉 何 哉 ! 今 夫 弈 之 為 數 , 小 數 也 ; 不 專 心 致 志 , 則 不 得 也 . 弈 秋 , 通 國 之 善 弈 者 也 . 使 弈 秋 誨 二 人 弈 , 其 一 人 專 心 致 志 , 惟 弈 秋 之 為 聽 . 一 人 雖 聽 之 , 一 心 以 為 有 鴻 鵠 將 至 , 思 援 弓 繳 而 射 之 , 雖 與 之 俱 學 , 弗 若 之 矣 . 為 是 其 智 弗 若 與 ? 曰 : 非 然 也 . 」
 


孟 子 曰 : 「 魚 , 我 所 欲 也 ; 熊 掌 , 亦 我 所 欲 也 ,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 舍 魚 而 取 熊 掌 者 也 . 生 , 亦 我 所 欲 也 ; 義 , 亦 我 所 欲 也 ,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 舍 生 而 取 義 者 也 . 生 亦 我 所 欲 , 所 欲 有 甚 於 生 者 , 故 不 為 苟 得 也 ; 死 亦 我 所 惡 , 所 惡 有 甚 於 死 者 , 故 患 有 所 不 辟 也 .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於 生 , 則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 何 不 用 也 ? 使 人 之 所 惡 莫 甚 於 死 者 , 則 凡 可 以 辟 患 者 , 何 不 為 也 ? 由 是 則 生 而 有 不 用 也 , 由 是 則 可 以 辟 患 而 有 不 為 也 . 是 故 所 欲 有 甚 於 生 者 , 所 惡 有 甚 於 死 者 , 非 獨 賢 者 有 是 心 也 , 人 皆 有 之 , 賢 者 能 勿 喪 耳 .
一 簞 食 , 一 豆 羹 , 得 之 則 生 , 弗 得 則 死 . 呼 爾 而 與 之 , 行 道 之 人 弗 受 ; 蹴 爾 而 與 之 , 乞 人 不 屑 也 . 萬 鍾 則 不 辨 禮 義 而 受 之 . 萬 鍾 於 我 何 加 焉 ? 為 宮 室 之 美 、 妻 妾 之 奉 、 所 識 窮 乏 者 得 我 與 ? 鄉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 今 為 宮 室 之 美 為 之 ; 鄉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 今 為 妻 妾 之 奉 為 之 ; 鄉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 今 為 所 識 窮 乏 者 得 我 而 為 之 ,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 此 之 謂 失 其 本 心 . 」
 

十一
孟 子 曰 : 「 仁 , 人 心 也 ; 義 , 人 路 也 . 舍 其 路 而 弗 由 , 放 其 心 而 不 知 求 , 哀 哉 ! 人 有 雞 犬 放 , 則 知 求 之 ; 有 放 心 , 而 不 知 求 . 學 問 之 道 無 他 , 求 其 放 心 而 已 矣 . 」
 

十二
孟 子 曰 : 「 今 有 無 名 之 指 , 屈 而 不 信 , 非 疾 痛 害 事 也 , 如 有 能 信 之 者 , 則 不 遠 秦 楚 之 路 , 為 指 之 不 若 人 也 . 指 不 若 人 , 則 知 惡 之 ; 心 不 若 人 , 則 不 知 惡 , 此 之 謂 不 知 類 也 . 」
 

十三
孟 子 曰 : 「 拱 把 之 桐 梓 , 人 苟 欲 生 之 , 皆 知 所 以 養 之 者 . 至 於 身 , 而 不 知 所 以 養 之 者 , 豈 愛 身 不 若 桐 梓 哉 ? 弗 思 甚 也 . 」
 

十四
孟 子 曰 : 「 人 之 於 身 也 , 兼 所 愛 . 兼 所 愛 , 則 兼 所 養 也 . 無 尺 寸 之 膚 不 愛 焉 , 則 無 尺 寸 之 膚 不 養 也 . 所 以 考 其 善 不 善 者 , 豈 有 他 哉 ? 於 己 取 之 而 已 矣 . 體 有 貴 賤 , 有 小 大 . 無 以 小 害 大 , 無 以 賤 害 貴 . 養 其 小 者 為 小 人 , 養 其 大 者 為 大 人 . 今 有 場 師 , 舍 其 梧 檟 , 養 其 樲 棘 , 則 為 賤 場 師 焉 . 養 其 一 指 而 失 其 肩 背 , 而 不 知 也 , 則 為 狼 疾 人 也 . 飲 食 之 人 , 則 人 賤 之 矣 , 為 其 養 小 以 失 大 也 . 飲 食 之 人 無 有 失 也 , 則 口 腹 豈 適 為 尺 寸 之 膚 哉 ? 」
 

十五
公 都 子 問 曰 : 「 鈞 是 人 也 , 或 為 大 人 , 或 為 小 人 , 何 也 ? 」
孟 子 曰 : 「 從 其 大 體 為 大 人 , 從 其 小 體 為 小 人 . 」
曰 : 「 鈞 是 人 也 , 或 從 其 大 體 , 或 從 其 小 體 , 何 也 ? 」
曰 : 「 耳 目 之 官 不 思 , 而 蔽 於 物 , 物 交 物 , 則 引 之 而 已 矣 . 心 之 官 則 思 , 思 則 得 之 , 不 思 則 不 得 也 . 此 天 之 所 與 我 者 , 先 立 乎 其 大 者 , 則 其 小 者 弗 能 奪 也 . 此 為 大 人 而 已 矣 . 」
 

十六
孟 子 曰 : 「 有 天 爵 者 , 有 人 爵 者 . 仁 義 忠 信 , 樂 善 不 倦 , 此 天 爵 也 ; 公 卿 大 夫 , 此 人 爵 也 . 古 之 人 修 其 天 爵 , 而 人 爵 從 之 . 今 之 人 修 其 天 爵 , 以 要 人 爵 ; 既 得 人 爵 , 而 棄 其 天 爵 , 則 惑 之 甚 者 也 , 終 亦 必 亡 而 已 矣 . 」
 

十七
孟 子 曰 : 「 欲 貴 者 , 人 之 同 心 也 . 人 人 有 貴 於 己 者 , 弗 思 耳 . 人 之 所 貴 者 , 非 良 貴 也 . 趙 孟 之 所 貴 , 趙 孟 能 賤 之 . 詩 云 : 『 既 醉 以 酒 , 既 飽 以 德 . 』 言 飽 乎 仁 義 也 , 所 以 不 願 人 之 膏 粱 之 味 也 ; 令 聞 廣 譽 施 於 身 , 所 以 不 願 人 之 文 繡 也 . 」
 

十八
孟 子 曰 : 「 仁 之 勝 不 仁 也 , 猶 水 勝 火 . 今 之 為 仁 者 , 猶 以 一 杯 水 , 救 一 車 薪 之 火 也 ; 不 熄 , 則 謂 之 水 不 勝 火 , 此 又 與 於 不 仁 之 甚 者 也 . 亦 終 必 亡 而 已 矣 . 」
 

十九
孟 子 曰 : 「 五 穀 者 , 種 之 美 者 也 ; 苟 為 不 熟 , 不 如 荑 稗 . 夫 仁 亦 在 乎 熟 之 而 已 矣 . 」
 

二十
孟 子 曰 : 「 羿 之 教 人 射 , 必 志 於 彀 ; 學 者 亦 必 志 於 彀 . 大 匠 誨 人 , 必 以 規 矩 ; 學 者 亦 必 以 規 矩 . 」




孟子《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


  
任 人 有 問 屋 廬 子 曰 : 「 禮 與 食 孰 重 ? 」 曰 : 「 禮 重 . 」
「 色 與 禮 孰 重 ? 」 曰 : 「 禮 重 . 」
曰 : 「 以 禮 食 , 則 飢 而 死 ; 不 以 禮 食 , 則 得 食 , 必 以 禮 乎 ? 親 迎 , 則 不 得 妻 ; 不 親 迎 , 則 得 妻 , 必 親 迎 乎 ! 」 屋 廬 子 不 能 對 , 明 日 之 鄒 以 告 孟 子 .
孟 子 曰 : 「 於 答 是 也 何 有 ? 不 揣 其 本 而 齊 其 末 , 方 寸 之 木 可 使 高 於 岑 樓 . 金 重 於 羽 者 , 豈 謂 一 鉤 金 與 一 輿 羽 之 謂 哉 ? 取 食 之 重 者 , 與 禮 之 輕 者 而 比 之 , 奚 翅 食 重 ? 取 色 之 重 者 , 與 禮 之 輕 者 而 比 之 , 奚 翅 色 重 ? 往 應 之 曰 : 『 紾 兄 之 臂 而 奪 之 食 , 則 得 食 ; 不 紾 , 則 不 得 食 , 則 將 紾 之 乎 ? 踰 東 家 牆 而 摟 其 處 子 , 則 得 妻 ; 不 摟 , 則 不 得 妻 , 則 將 摟 之 乎 ? 』 」
 


曹 交 問 曰 : 「 人 皆 可 以 為 堯 舜 , 有 諸 ? 」 孟 子 曰 : 「 然 . 」 「交 聞 文 王 十 尺 , 湯 九 尺 , 今 交 九 尺 四 寸 以 長 , 食 粟 而 已 , 如 何 則 可 ? 」
曰 : 「 奚 有 於 是 ? 亦 為 之 而 已 矣 . 有 人 於 此 , 力 不 能 勝 一 匹 雛 , 則 為 無 力 人 矣 ; 今 曰 舉 百 鈞 , 則 為 有 力 人 矣 . 然 則 舉 烏 獲 之 任 , 是 亦 為 烏 獲 而 已 矣 . 夫 人 豈 以 不 勝 為 患 哉 ? 弗 為 耳 . 徐 行 後 長 者 謂 之 弟 , 疾 行 先 長 者 謂 之 不 弟 . 夫 徐 行 者 , 豈 人 所 不 能 哉 ? 所 不 為 也 . 堯 舜 之 道 , 孝 弟 而 已 矣 . 子 服 堯 之 服 , 誦 堯 之 言 , 行 堯 之 行 , 是 堯 而 已 矣 ; 子 服 桀 之 服 , 誦 桀 之 言 , 行 桀 之 行 , 是 桀 而 已 矣 . 」
曰 : 「 交 得 見 於 鄒 君 , 可 以 假 館 , 願 留 而 受 業 於 門 . 」
曰 : 「 夫 道 , 若 大 路 然 , 豈 難 知 哉 ? 人 病 不 求 耳 . 子 歸 而 求 之 , 有 餘 師 . 」
 


公 孫 丑 問 曰 : 「 高 子 曰 : 『 小 弁 , 小 人 之 詩 也 . 』 」
孟 子 曰 : 「 何 以 言 之 ? 」 曰 : 「 怨 . 」
曰 : 「 固 哉 , 高 叟 之 為 詩 也 ! 有 人 於 此 , 越 人 關 弓 而 射 之 , 則 己 談 笑 而 道 之 ; 無 他 , 疏 之 也 . 其 兄 關 弓 而 射 之 , 則 己 垂 涕 泣 而 道 之 ; 無 他 , 戚 之 也 . 小 弁 之 怨 , 親 親 也 . 親 親 , 仁 也 . 固 矣 夫 , 高 叟 之 為 詩 也 ! 」 曰 : 「 凱 風 何 以 不 怨 ? 」
曰 : 「 凱 風 , 親 之 過 小 者 也 ; 小 弁 , 親 之 過 大 者 也 . 親 之 過 大 而 不 怨, 是 愈 疏 也 ; 親 之 過 小 而 怨 , 是 不 可 磯 也 . 愈 疏 , 不 孝 也 ; 不 可 磯 ,亦 不 孝 也 . 孔 子 曰 : 『 舜 其 至 孝 矣 , 五 十 而 慕 . 』 」
 


宋 牼 將 之 楚 , 孟 子 遇 於 石 丘 . 曰 : 「 先 生 將 何 之 ? 」
曰 : 「 吾 聞 秦 楚 構 兵 , 我 將 見 楚 王 說 而 罷 之 . 楚 王 不 悅 , 我 將 見 秦 王 說 而 罷 之 , 二 王 我 將 有 所 遇 焉 . 」
曰 : 「 軻 也 請 無 問 其 詳 , 願 聞 其 指 . 說 之 將 何 如 ? 」
曰 : 「 我 將 言 其 不 利 也 . 」
曰 : 「 先 生 之 志 則 大 矣 , 先 生 之 號 則 不 可 . 先 生 以 利 說 秦 楚 之 王 , 秦 楚 之 王 悅 於 利 , 以 罷 三 軍 之 師 , 是 三 軍 之 士 樂 罷 而 悅 於 利 也 . 為 人 臣 者 懷 利 以 事 其 君 , 為 人 子 者 懷 利 以 事 其 父 , 為 人 弟 者 懷 利 以 事 其 兄 . 是 君 臣 、 父 子 、 兄 弟 終 去 仁 義 , 懷 利 以 相 接 , 然 而 不 亡 者 , 未 之 有 也 . 先 生 以 仁 義 說 秦 楚 之 王 , 秦 楚 之 王 悅 於 仁 義 , 而 罷 三 軍 之 師 , 是 三 軍 之 士 樂 罷 而 悅 於 仁 義 也 . 為 人 臣 者 懷 仁 義 以 事 其 君 , 為 人 子 者 懷 仁 義 以 事 其 父 , 為 人 弟 者 懷 仁 義 以 事 其 兄 , 是 君 臣 、 父 子 、 兄 弟 去 利 , 懷 仁 義 以 相 接 也 . 然 而 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 何 必 曰 利 ? 」
 


孟 子 居 鄒 , 季 任 為 任 處 守 , 以 幣 交 , 受 之 而 不 報 . 處 於 平 陸 , 儲 子 為 相 , 以 幣 交 , 受 之 而 不 報 . 他 日 由 鄒 之 任 , 見 季 子 ; 由 平 陸 之 齊 , 不
見 儲 子 . 屋 廬 子 喜 曰 : 「 連 得 閒 矣 . 」

問 曰 : 「 夫 子 之 任 見 季 子 , 之 齊 不 見 儲 子 , 為 其 為 相 與 ? 」
曰 : 「 非 也 . 書 曰 : 『 享 多 儀 , 儀 不 及 物 曰 不 享 , 惟 不 役 志 于 享 . 』 為 其 不 成 享 也 . 」
屋 廬 子 悅 . 或 問 之 . 屋 廬 子 曰 : 「 季 子 不 得 之 鄒 , 儲 子 得 之 平 陸 . 」
 


淳 于 髡 曰 : 「 先 名 實 者 , 為 人 也 ; 後 名 實 者 , 自 為 也 . 夫 子 在 三 卿 之 中 , 名 實 未 加 於 上 下 而 去 之 , 仁 者 固 如 此 乎 ? 」
孟 子 曰 : 「 居 下 位 , 不 以 賢 事 不 肖 者 , 伯 夷 也 ; 五 就 湯 , 五 就 桀 者 ,伊 尹 也 ; 不 惡 汙 君 , 不 辭 小 官 者 , 柳 下 惠 也 . 三 子 者 不 同 道 , 其 趨 一 也 . 一 者 何 也 ? 曰 : 仁 也 . 君 子 亦 仁 而 已 矣 , 何 必 同 ? 」
曰 : 「 魯 繆 公 之 時 , 公 儀 子 為 政 , 子 柳 、 子 思 為 臣 , 魯 之 削 也 滋 甚 . 若 是 乎 賢 者 之 無 益 於 國 也 ! 」
曰 : 「 虞 不 用 百 里 奚 而 亡 , 秦 穆 公 用 之 而 霸 . 不 用 賢 則 亡 , 削 何 可 得 與 ? 」
曰 : 「 昔 者 王 豹 處 於 淇 , 而 河 西 善 謳 ; 綿 駒 處 於 高 唐 , 而 齊 右 善 歌 ;
華 周 、 杞 梁 之 妻 善 哭 其 夫 , 而 變 國 俗 . 有 諸 內 必 形 諸 外 . 為 其 事 而 無 其 功 者 , 髡 未 嘗 睹 之 也 . 是 故 無 賢 者 也 , 有 則 髡 必 識 之 . 」

曰 : 「 孔 子 為 魯 司 寇 , 不 用 , 從 而 祭 , 燔 肉 不 至 , 不 稅 冕 而 行 . 不 知 者 以 為 為 肉 也 . 其 知 者 以 為 為 無 禮 也 . 乃 孔 子 則 欲 以 微 罪 行 , 不 欲 為 苟 去 . 君 子 之 所 為 , 眾 人 固 不 識 也 . 」
 


孟 子 曰 : 「 五 霸 者 , 三 王 之 罪 人 也 ; 今 之 諸 侯 , 五 霸 之 罪 人 也 ; 今 之 大 夫 , 今 之 諸 侯 之 罪 人 也 . 天 子 適 諸 侯 曰 巡 狩 , 諸 侯 朝 於 天 子 曰 述 職 . 春 省 耕 而 補 不 足 , 秋 省 斂 而 助 不 給 . 入 其 疆 , 土 地 辟 , 田 野 治 , 養 老 尊 賢 , 俊 傑 在 位 , 則 有 慶 , 慶 以 地 . 入 其 疆 , 土 地 荒 蕪 , 遺 老 失 賢 , 掊 克 在 位 , 則 有 讓 . 一 不 朝 , 則 貶 其 爵 ; 再 不 朝 , 則 削 其 地 ; 三 不 朝 , 則 六 師 移 之 . 是 故 天 子 討 而 不 伐 , 諸 侯 伐 而 不 討 . 五 霸 者 , 摟 諸 侯 以 伐 諸 侯 者 也 , 故 曰 : 五 霸 者 , 三 王 之 罪 人 也 . 五 霸 , 桓 公 為 盛 . 葵 丘 之 會 諸 侯 , 束 牲 、 載 書 而 不 歃 血 . 初 命 曰 : 『 誅 不 孝 , 無 易 樹 子 , 無 以 妾 為 妻 . 』 再 命 曰 : 『 尊 賢 育 才 , 以 彰 有 德 . 』 三 命 曰 : 『 敬 老 慈 幼 , 無 忘 賓 旅 . 』 四 命 曰 : 『 士 無 世 官 , 官 事 無 攝 , 取 士 必 得 , 無 專 殺 大 夫 . 』 五 命 曰 : 『 無 曲 防 , 無 遏 糴 , 無 有 封 而 不 告 . 』 曰 : 『 凡 我 同 盟 之 人 , 既 盟 之 後 , 言 歸 于 好 . 』 今 之 諸 侯 , 皆 犯 此 五 禁 , 故 曰 : 今 之 諸 侯 , 五 霸 之 罪 人 也 . 長 君 之 惡 其 罪 小 , 逢 君 之 惡 其 罪 大 . 今 之 大 夫 , 皆 逢 君 之 惡 , 故 曰 : 今 之 大 夫 , 今 之 諸 侯 之 罪 人 也 . 」
 


魯 欲 使 慎 子 為 將 軍 . 孟 子 曰 : 「 不 教 民 而 用 之 , 謂 之 殃 民 . 殃 民 者 , 不 容 於 堯 舜 之 世 . 一 戰 勝 齊 , 遂 有 南 陽 , 然 且 不 可 . 」
慎 子 勃 然 不 悅 曰 : 「 此 則 滑 釐 所 不 識 也 . 」
曰 : 「 吾 明 告 子 . 天 子 之 地 方 千 里 ; 不 千 里 , 不 足 以 待 諸 侯 . 諸 侯 之 地 方 百 里 ; 不 百 里 , 不 足 以 守 宗 廟 之 典 籍 . 周 公 之 封 於 魯 , 為 方 百 里 也 ; 地 非 不 足 , 而 儉 於 百 里 . 太 公 之 封 於 齊 也 , 亦 為 方 百 里 也 ; 地 非 不 足 也 , 而 儉 於 百 里 . 今 魯 方 百 里 者 五 , 子 以 為 有 王 者 作 , 則 魯 在 所 損 乎 ? 在 所 益 乎 ? 徒 取 諸 彼 以 與 此 , 然 且 仁 者 不 為 , 況 於 殺 人 以 求 之 乎 ? 君 子 之 事 君 也 , 務 引 其 君 以 當 道 , 志 於 仁 而 已 . 」
 


孟 子 曰 : 「 今 之 事 君 者 曰 : 『 我 能 為 君 辟 土 地 , 充 府 庫 . 』 今 之 所 謂 良 臣 , 古 之 所 謂 民 賊 也 . 君 不 鄉 道 , 不 志 於 仁 , 而 求 富 之 , 是 富 桀 也 . 『 我 能 為 君 約 與 國 , 戰 必 克 . 』 今 之 所 謂 良 臣 , 古 之 所 謂 民 賊 也 . 君 不 鄉 道 , 不 志 於 仁 , 而 求 為 之 強 戰 , 是 輔 桀 也 . 由 今 之 道 , 無 變 今 之 俗 , 雖 與 之 天 下 , 不 能 一 朝 居 也 . 」
 


白 圭 曰 : 「 吾 欲 二 十 而 取 一 , 何 如 ? 」
孟 子 曰 : 「 子 之 道 , 貉 道 也 . 萬 室 之 國 , 一 人 陶 , 則 可 乎 ? 」
曰 : 「 不 可 , 器 不 足 用 也 . 」
曰 : 「 夫 貉 , 五 穀 不 生 , 惟 黍 生 之 . 無 城 郭 、 宮 室 、 宗 廟 、 祭 祀 之 禮 , 無 諸 侯 幣 帛 饔 飧 , 無 百 官 有 司 , 故 二 十 取 一 而 足 也 . 今 居 中 國 , 去 人 倫 , 無 君 子 , 如 之 何 其 可 也 ? 陶 以 寡 , 且 不 可 以 為 國 , 況 無 君 子 乎 ? 欲 輕 之 於 堯 舜 之 道 者 , 大 貉 小 貉 也 ; 欲 重 之 於 堯 舜 之 道 者 , 大 桀 小
桀 也 . 」
 

十一
白 圭 曰 : 「 丹 之 治 水 也 愈 於 禹 . 」 孟 子 曰 : 「 子 過 矣 . 禹 之 治 水 , 水 之 道 也 . 是 故 禹 以 四 海 為 壑 , 今 吾 子 以 鄰 國 為 壑 . 水 逆 行 , 謂 之 洚 水 . 洚 水 者 , 洪 水 也 , 仁 人 之 所 惡 也 . 吾 子 過 矣 . 」
 

十二
孟 子 曰 : 「 君 子 不 亮 , 惡 乎 執 ? 」
 

十三
魯 欲 使 樂 正 子 為 政 . 孟 子 曰 : 「 吾 聞 之 , 喜 而 不 寐 . 」
公 孫 丑 曰 : 「 樂 正 子 強 乎 ? 」 曰 : 「 否 . 」
「 有 知 慮 乎 ? 」 曰 : 「 否 . 」
「 多 聞 識 乎 ? 」 曰 : 「 否 . 」
「 然 則 奚 為 喜 而 不 寐 ? 」 曰 : 「 其 為 人 也 好 善 . 」
「 好 善 足 乎 ? 」 曰 : 「 好 善 優 於 天 下 , 而 況 魯 國 乎 ? 夫 苟 好 善 , 則 四 海 之 內 , 皆 將 輕 千 里 而 來 告 之 以 善 . 夫 苟 不 好 善 , 則 人 將 曰 : 『 訑 訑 , 予 既 已 知 之 矣 . 』 訑 訑 之 聲 音 顏 色 , 距 人 於 千 里 之 外 . 士 止 於 千 里 之 外 , 則 讒 諂 面 諛 之 人 至 矣 . 與 讒 諂 面 諛 之 人 居 , 國 欲 治 , 可 得 乎 ? 」
 

十四
陳 子 曰 : 「 古 之 君 子 何 如 則 仕 ? 」 孟 子 曰 : 「 所 就 三 , 所 去 三 . 迎 之 致 敬 以 有 禮 , 言 將 行 其 言 也 , 則 就 之 ; 禮 貌 未 衰 , 言 弗 行 也 , 則 去 之 . 其 次 , 雖 未 行 其 言 也 , 迎 之 致 敬 以 有 禮 , 則 就 之 ; 禮 貌 衰 , 則 去 之 . 其 下 , 朝 不 食 , 夕 不 食 , 飢 餓 不 能 出 門 戶 . 君 聞 之 曰 : 『 吾 大 者 不 能 行 其 道 , 又 不 能 從 其 言 也 , 使 飢 餓 於 我 土 地 , 吾 恥 之 . 』 周 之 , 亦 可 受 也 , 免 死 而 已 矣 . 」
 

十五
孟 子 曰 : 「 舜 發 於 畎 畝 之 中 , 傅 說 舉 於 版 築 之 閒 , 膠 鬲 舉 於 魚 鹽 之 中 , 管 夷 吾 舉 於 士 , 孫 叔 敖 舉 於 海 , 百 里 奚 舉 於 市 . 故 天 將 降 大 任 於 是 人 也 ,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 勞 其 筋 骨 , 餓 其 體 膚 ,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亂 其 所 為 , 所 以 動 心 忍 性 , 曾 益 其 所 不 能 . 人 恆 過 , 然 後 能 改 ; 困 於 心 , 衡 於 慮 , 而 後 作 ; 徵 於 色 , 發 於 聲 , 而 後 喻 . 入 則 無 法 家 拂 士 , 出 則 無 敵 國 外 患 者 , 國 恆 亡 . 然 後 知 生 於 憂 患 而 死 於 安 樂 也 . 」
 

十六
孟 子 曰 : 「 教 亦 多 術 矣 , 予 不 屑 之 教 誨 也 者 , 是 亦 教 誨 之 而 已 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