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7

開啟閱讀興趣/洪蘭

開啟閱讀興趣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最近去國小親子座談推廣閱讀時,發現比以前容易多了,父母不再存著「課本都讀不完,讀什麼課外書!」的抗拒態度。一問之下,原來明年基本學力測驗要加考作文,所以現在父母讓孩子讀課外書了,街頭的作文補習班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真是政府一紙令,勝過民間十年力。
 
這件事使我想起美國的一位神經心理學家高德伯,他原是俄國的猶太人,父親曾在相當於我們綠島的古拉格島關過五年,因此他從小到大都受人迴避,生怕沾上政治不正確的邊。想不到一九七二年的某一天,在美國的壓力下,俄國政府突然下令猶太人可以申請出境,移民到以色列去,一時他身價百倍,人人都爭著與他攀關係;他非常的感慨,身為猶太人,走到哪裡都感受到無形的歧視,但是一旦政令改變,這個歧視立刻變成福賜,過去歧視猶太人的人現在都恨不能身為猶太人。他後來從以色列移民到美國,成為成功的神經心理學家。難怪以前在法律系念書時,老師一直強調好的法律引導社會前進,壞的法律阻礙社會發展。

我們應該把握這個加考作文的時機,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但是要讓孩子願意打開書來看,把閱讀養成習慣,閱讀必須是有趣的事才行。男生和女生喜歡的書不同,女生比較喜歡讀小說,分析角色的心理、體會他們的心情;男生比較喜歡讀非小說(nonfiction)———真人真事如名人的傳記或汽車、火箭的發明等,因此老師在挑書時也要兼顧學生的興趣。

 如果讀同一本書也沒關係,老師帶閱讀的方法不同就可以了,例如美國高中生一定要讀《蒼蠅王》,但是男生看小說常常都只看對白,跳過中間的描述,因此有一位老師便替男生和女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女生的是「假如你是某某某(書中某個角色),你的感覺會是怎樣?」男生則是要做出這個島的模型圖(《蒼蠅王》是描述一群孩童因為意外流落到荒島上的故事。)因為是動手做,男生比較有興趣,然而為了要確定書中所說的各場景的方位(書中並無任何地圖),男生只好去讀原來跳過不讀的文字,地圖才畫得出來。因此,同樣一本書,因作業要求形式不同,男女生都讀了進去。

 目前在美國很多學校已經看到創造力和閱讀的關係:閱讀提供孩子的想像力,而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所以他們將閱讀與創造力結合在一起,當孩子看完書後,老師鼓勵孩子改變故事結局,並將故事改編成有對話的劇本,結果發現這樣做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興趣,他們一邊讀一邊想怎麼把它演出來。為了編對白,孩子要想像這件事發生在他身上時的情景,加深了他對這本書的了解,達到深入閱讀的目的。此外,更從道具的製作上發現平常身邊不起眼的東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用途,刺激了孩子的創造力。

 戲劇是表達情緒的好方法,孩子從表演中體會到書中人物的感受,加深了他的同理心訓練,老師與學生都發現在跳脫了平常思考的窠臼後,世界寬廣了許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或許我們也可以拋棄寫讀書報告的八股,讓孩子從喜歡閱讀著手,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黃崑嚴醫師說得好:「閱讀是教養的起點。」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的教養下一代吧!
*轉載於國語日報家庭版。本網致力於教育公益,若無意中侵權,請告知移除。*
歡迎加入『讀經教育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