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欲則剛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一個學生在工商界工作了八年以後回頭來考研究所,我知道他的個性不適合走學術,便勸他節省報名費,不要來考。
想不到他告訴我,他其實在公司做得很好,只是不能適應企業界的喝酒文化,位階低的人碰到上司來敬酒不得不喝,喝多了會亂性,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尤其第二天酒醒後的頭痛更是無法忍受,吃三顆普拿疼都無法使紙頭上的數字不跳舞。
他說,他們公司每兩個月有一次慶生宴,凡是在那兩個月生日的人都會被灌酒,上個月一位他心儀很久,一直想追求的女同事,在喝醉的情況下做出了非常不雅的動作,被人用手機照了相,後來辭職。所以他決定回學校念書,過單純的生活。
我告訴他,學校不是避風港,陶淵明說「飢寒雖切,違己交病」,他只要有決心,一定可以不喝酒,了不起是升遷慢一點,錢賺少一點,這樣總比肝硬化或得肝癌好;同時,企業界一定也有不喝酒的公司,只要不計較薪水,睜大眼睛去找,總是會找得到。
勸走了他,我心中很感慨,現在年輕人迫於形勢,不得不同流合汙,過著無可奈何的日子,這其實是不必要的,生命也不應該如此浪費。古人說「無欲則剛」,如果把生活水準壓低,物質欲望減少,便可減少金錢的威脅,人生求溫飽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要出賣靈魂才能生存。
如果仔細思考一下中國人勸酒的話,其實都不符合邏輯,為什麼不喝酒就是看不起人、不給面子?這邏輯是怎麼推的?我想不透為什麼酒不用品嘗的而要用灌的,喝酒只有慢慢品嘗才是享受,如果一大口灌下,是烏龜吃大麥,除了辛辣,什麼都不知道。灌酒灌到別人嘔吐,是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真是損人又不利己。臺灣戒菸運動推得很好,不知有無基金會也出來作功德,宣揚酗酒的壞處。
其實,我很欣賞好酒,因為釀酒是人類飲食文明的精華。很早以前,我曾隨著美國教育部訪問團去中國的西北參觀,在甘肅省長的歡迎宴上,我第一次領略到酒的美妙。那天宴會用的是武威酒廠出的「皇台酒」,當省長致辭時,侍者開始添酒,陣陣酒香撲鼻而來,使我忍不住偷偷拿起來近一點的聞,那個酒香我無法形容,只知道不喝酒的我罔顧國際禮儀,當主人還在滔滔不絕時,竟然先嘗了一口,從那一天起,我迷上了皇台,把它當香水用,瓶蓋開起來,聞香助興。
古人喝酒是很有情調的,例如「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心情好時,喝一杯,是助興的,酒忌獨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非常淒涼。人們都以為酒是興奮劑,其實它是抑制作用,越喝越難過,所以才會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話,借酒消愁是愁更愁,不可以在心情不好時獨自飲酒,它會使人一時想不開就走上絕路,這個觀念很重要,臺灣許多人到現在仍不明白酒是抑制劑。
其實酒跟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一樣,都應該與好朋友分享,但是再好的東西都要適可而止,見好即收,要懂得節制。自律和自制很重要,學會了它,走遍天下,父母不必擔心;沒有它,金山銀山都會坐吃山空。希望多一點人在別人勸酒時能挺身而出,大膽的說:「我尊敬你,也給你面子,但是請小口品嘗好酒,不要糟蹋了這個先人智慧的結晶!」